“什么?作业还没做完,你一整晚都在做什么?”
“说好了看半小时电视,快一小时了怎么还在看?”
“这么晚了还不睡,明天起不来又要迟到!”
……
段子曰:
不写作业,母慈子孝,搂搂抱抱。
一写作业,鸡飞狗跳,连吼带叫……
家有熊孩子,这样的场景也许每天都在上演。
说到底就是时间管理的问题
但目前大多数时间管理方法都是针对大人的,
对于小孩子来说
时间管理不能要求太高,操之过急
毕竟,他们对时间的概念也还不深
怎么破?从简单好玩的工具和游戏开始,就容易多啦
场景一
很多孩子拖延是因为没有时间概念,而每一项活动花费多长时间,孩子也没概念,很多时候他们只想玩儿够了算!5分钟跟1个小时,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多大区别。
怎么破?小小沙漏,培养“时间感”
要学会管理时间,首先要培养孩子对时间的感知。
如果孩子还不认识表,我们就需要给表找一个替代品。可以利用沙漏或者计时器,给孩子树立一个“规定时间”的概念。
回到场景一,告诉孩子刷牙要刷满3分钟真的挺难,不过你可以买个3分钟漏完的沙漏,然后对他说:“要一直刷牙,直到沙漏全漏完为止哦”这样,孩子就能用自己的眼睛去感受时间的流动和变化,慢慢建立量化的时间感。
孩子对手机、iPad电子产品有着极大的好奇心,拦是拦不住的。
怎么破?——与其禁止,不如借助工具,适当引导
借助强大的智能产品,也是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好办法。
手机APP虽然功能多,但手机本身也是一个诱惑,所以功能丰富的智能产品是首选。
比如:有强大语音交互功能的诸葛小明智能床头灯,就很适合孩子。
回到场景二,只要跟孩子约定好每天玩手机或ipad的时间,比如20分钟。
开始玩的时候,让孩子自己对着智能灯说:“小明小明,提醒我20分钟后关手机。”
时间到,小明灯就会响起一段音乐,并用语音提醒:关手机时间到了,别怪我没提醒你哦。
这里还有一个重点是,每次让孩子感知自己的小成就、小进步,及时得到正向反馈。
如果能不断让孩子积累成就感,增强自信心。时间管理就不再是一个苦差事,而是乐趣无穷。
怎么破?用小工具,让定时睡觉成为一种习惯
工具一:任务温度计
在纸上绘制一个立着的温度计,水银头在下,在水银柱的右边,从下到上写着从幼儿园放学到睡觉前要完成的事情,如练琴、骑滑板车、具体游戏、洗澡、睡前故事、睡觉……孩子每完成一项,就把水银柱涂红一段,任务一项接着一项完成,水银柱全部涂红。
工具二:助眠床头灯
用任务温度计之类的小工具完成任务之后,孩子有时会一时难以转换状态。
有些孩子会在床上翻来覆去一个多小时,也难以进入睡眠。
创造睡前固定的仪式感,是帮助孩子转换睡眠状态的有效方法。
比如:孩子上床之后,跟灯说:“打开睡眠模式。“床头灯会自动播放内置助眠音乐,并亮起独特的助眠灯光。
再把房间灯关掉,跟孩子说晚安。
灯里内置了国外正版助眠音乐,能让孩子快速安静下来,橙黄色助眠灯光会促进大脑松果体分泌褪黑色素,褪黑色素正是人体的睡眠信号。
孩子入睡后,灯光和音乐会自动关闭。不会打扰孩子的睡眠。
每天定时重复这个睡前仪式,孩子到时间就潜意识里知道:我该睡觉了。入睡也变得轻松许多。